产品分类
解决方案
当前位置:首页 > 解决方案 > 正文 > 成都地铁站中央空调通风系统:智能换气+人流量自适应,保障公共空间舒适安全

成都地铁站中央空调通风系统:智能换气+人流量自适应,保障公共空间舒适安全

发布时间:2025-03-24分类:解决方案阅读:18 次

导语
在日均客流量突破700万人次的成都地铁网络,如何在高密度客流与复杂环境需求间实现动态平衡,成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课题。成都地铁通过"智能换气+人流量自适应"中央空调系统,构建起集环境感知、智能调控、防疫保障于一体的呼吸网络,为超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空间管理提供了创新样本。

一、破解地铁通风系统的"不可能三角"
轨道交通站点长期面临"空气质量、能耗效率、突发应急"三重挑战:高峰时段每立方米CO₂浓度可达1500ppm以上,传统定频系统难以兼顾节能与舒适;突发大客流或公共卫生事件时,常规应急预案存在响应延迟。成都地铁联合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,历时三年研发第四代智能通风系统,突破传统技术瓶颈。

二、智能换气系统的三大技术突破

1.多模态环境感知网络
-全息感知矩阵:站厅层每200㎡部署温湿度、CO₂、PM2.5、VOC四合一传感器,结合闸机客流计数系统,形成三维环境数据云图
-动态追踪算法:通过机器学习建立客流热力分布模型,精准预测不同时段、区域的空气流动需求

2.主动式空气质量管理
-三级过滤系统:初效过滤层拦截大颗粒→高压静电除尘模块捕捉PM2.5→光氢离子灭菌层消杀病毒(对H1N1病毒灭活率达99.6%)
-梯度压力控制:在站台层形成+5Pa微正压,有效阻隔隧道区间粉尘倒灌

3.智慧能源调控中枢
-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能耗仿真模型,通过变频压缩机群控策略,实现全年综合节能率28%
-引入光伏储能系统,非运营时段利用峰谷电价差进行蓄冷调峰

三、人流量自适应的智慧调控

1.智能分级响应机制
|客流等级|换气频率|送风模式|应急联动|
|平峰时段(<50%承载)|每小时6次|层流送风|开启新风预热|
|高峰时段(50-80%)|每小时12次|射流诱导通风|启动备用风机|
|超大客流(>80%)|每小时20次|全速直流送风|开启应急排烟模式|

2.防疫模式创新
-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,系统自动切换至"防疫通风"模式,引入臭氧浓度监测模块,在夜间停运时段进行全空间消杀
-结合红外热成像技术,在安检口实时监测乘客体温异常情况,触发局部区域通风强化

四、实际运营数据验证
在成都地铁5号线中医大省医院站的实际运行中,系统展现出显著优势:
-环境指标:工作日高峰CO₂浓度稳定在800ppm以内,PM2.5日均值低于35μg/m³
-能耗表现:相比传统系统节电31.5%,年减少碳排放约240吨
-运维效率: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2%,维修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

五、未来发展方向
成都地铁正在探索"通风系统+数字孪生"的深度融合,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:
1.建立基于BIM的通风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
2.试点应用磁悬浮冷机技术,实现能效等级突破COP6.0
3.开发乘客个性化服务系统,通过APP实时推送最优候车区域建议

结语
从简单的温度调节到多维环境治理,成都地铁的智能通风革命正在重新定义轨道交通空间的品质标准。这种融合物联网、大数据、AI算法的智慧化解决方案,不仅提升了千万市民的出行体验,更为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"成都方案"。当科技与人文在此交汇,地铁空间正进化为会呼吸的城市细胞,持续为现代化都市注入活力与安全感。    


TAG:成都 地铁 客流 系统 时段